- · 《世界复合医学》栏目设[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收稿方[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投稿方[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征稿要[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刊物宗[05/29]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引领世界 ——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初中车长客设计人员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运营。从此,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2019年4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车长客设计人员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运营。从此,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2019年4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研制的首列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100%低地板轻轨车成功下线。目前,后续车辆正在紧锣密鼓的制造,预计2021年,全部90列车将正式交付,这将是中国制造100%低地板列车首次行驶在以色列国土的轨道上。
随着中车长客对轨道交通技术的核心掌控,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地铁后发先至、纵横捭阖,创造了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引领者”的世界奇迹。一部中车长客地铁车辆创新史,就是一部浓缩版本的中国地铁车辆制造史,见证着中国地铁车辆制造事业从零开始再到问鼎全球的风雨历程。
从无到有:中国地铁车辆制造事业1962年起步
早在新中国诞生后不久,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发出响亮的号召:“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他第一个倡导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很多大城市也要搞。毛泽东主席还亲笔题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954年7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的前身)筹建,作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也是当时新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制造铁路客车的企业。
1962年,北京市开始兴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地铁车辆制造的重任落在了刚刚建厂不到10年的中车长客肩上。
当时的首都北京市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机动车也只有5000多辆,人们出行大多是靠步行或者搭乘三轮车,连公共汽车都算不上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当时全国百废待兴的现状,若想研发制造地铁列车这样投资巨大、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难度极大。
当时,很多参与地铁车辆研发工作的人员甚至连地铁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一张图纸可以借鉴。“没有图纸,我们就借鉴铁路客车的设计思路;没有工艺资料,就一边设计工艺装备,一边总结经验;现在还在使用的厂内环形地铁试验线,就是当时我们用业余时间手提土篮、肩扛枕木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回忆当时地铁列车研制的艰辛,中车长客第一代地铁设计师冯伯欣总会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工厂当战场,争当模范立大功!”回眸当年一望无际的建设工地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无数中车长客的建设者在为了实现制造出中国第一列地铁的梦想征途上奋力赶超,不断拼搏前行。
中车长客北京地铁1号线在车间生产
科研无捷径,万事开头难,凭借着这种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赶在国庆20周年的当口,从古城站呼啸驶出,“长客制造”的“北京”牌地铁车,成为中车长客人送给祖国20华诞的最好贺礼。
由于身为战备工程,通车后的北京地铁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对民众开放的,普通市民若想搭乘地铁,还需要有单位介绍信。
那时候,乘坐地铁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儿。人们“潜入地下”,不一定是要去哪儿,而就是为了图个新鲜,一毛钱的车票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还真有点儿奢侈。
尽管与现在的地铁列车相比,这列老车有很多“不足”,但却推开了中国地铁时代的大门;尽管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从有到精:埋头苦干,奋力赶超
步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车长客的地铁车辆制造和中国的地铁事业一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寒冬岁月。由于受经济发展能力限制,地铁发展严重不足,连续多年零订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地铁研发何去何从,已成为中车长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长客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矛盾的日渐凸显,地铁必将大有作为,大有发展。
在没有任何订单和项目的情况下,中车长客人并没有削弱地铁研发的力量,而是坚持进行跟进投入,搞自主研发,勇闯新路,跟踪世界各国地铁开发情况,组织人员出国学习,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地铁研究机构——地铁研究所。
正是这种执着与坚持,使中车长客保住了地铁研发的“火种”,为日后参与国际竞争积蓄了雄厚的能量。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迎来了地铁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此时很多跨国公司也看好中国市场,大举抢摊登陆。由于技术上的成熟,国外跨国公司最初赢得了竞争上的优势,很多国内地铁都引进了国外的产品。这种引进也使国内企业品尝到了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苦头。
文章来源:《世界复合医学》 网址: http://www.sjfhyx.cn/qikandaodu/2020/1104/529.html
上一篇:浅谈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
下一篇:动荡中的全球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