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复合医学》栏目设[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收稿方[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投稿方[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征稿要[05/29]
- · 《世界复合医学》刊物宗[05/29]
预约死亡中的医学叙事和医学意象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预约死亡》是毕淑敏作为一个医生对死亡进行医学叙事,从医生的角度看待死亡、体验死亡、感受临终关怀的一部中篇小说,上升到了哲学角度,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死亡的哲学思
《预约死亡》是毕淑敏作为一个医生对死亡进行医学叙事,从医生的角度看待死亡、体验死亡、感受临终关怀的一部中篇小说,上升到了哲学角度,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死亡的哲学思考。《预约死亡》中,作者对被关怀者以及死亡的描写,表现出了人间真善美的美好品质,让死亡不是那么的残酷。小说中英国的桑德斯女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的临终关怀机构,小说中的女院长,仅仅为了在人生的终点画上一个圆而不断地努力,创建了小说中讲述的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
毕淑敏本身作为医生使她在写作的时候从医学角度出发,以一个医生的角度进行病例分析,文中写到很多医学意象和问题,如,病症以及病症的反应;“安乐死” 的社会问题;“安乐死” 需要群体意识等。同时她也从医生的医学角度直视死亡的问题,比如临终关怀、“安乐死”、家属的问题等,她亲身体验过小说所要表现的某种生活环境,甚至自己长时间加入那种生活当中,所以她所拥有的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近或几乎相同的 “心理体验” 促成了其作品强烈的 “现场感”。比如作品中有很多医学语言,医生常问患者的语言,“病多久了?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了?现在感觉怎么样?” 写到了医生心理,多处写到一个医生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心灵要粗糙,很多医生都知道患者的希望有多少。医生本应冷酷,不容易动感情,但是在面临告别老太太的时刻,院长还是没有出面,无法面对。小说中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老医生,他说,医生医生,是只医得了生而管不了死的。做什么都要有价值,识别出什么病人有价值,什么病人没有价值,是医生经验的象征。那些已经没有医疗价值还活着的人,老医生说:“那不是我们的事,那是人类的一个死角。”“后来我的经验渐渐地丰富了,我非常希望自己把他们忘掉,医生的基本功训练之一,就是让自己的心灵逐渐粗糙。多年行医的磨炼,不怕死人,不怕鲜血,不怕粪便,不怕丑陋。医生回到家里很少说话。就像厨师在自己家里,只吃最简单的饭菜。在病人最后的日子里,家属同医生说的话,远比他们垂危的亲人多得多。” 医生的心灵在面对如此多的死亡后逐渐地被磨砺得粗糙,从医生的角度,这不是作为一个医生所能选择的,只是不得不去直面一例又一例的死亡。
同时,毕淑敏在《预约死亡》的医学叙事中也从医学的视角批判了落后的死亡心理,尤其是病人家属,本身人心和人性是很难直视的,因为剖开来看,满目疮痍。人性和人生百态在医院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是深深觉得人是不能胜天的,生命不是仅仅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死由天” 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孝顺的儿女们既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又害怕违反天命。儿子可以把母亲往死路上推,把母亲冻死饿死,却不敢在关键时刻负起应有的责任。小说中在临终医院有一位年纪很大的母亲,由于她的儿子想去德国学习,日期临近,相关的一系列手续全都办成了,只等着出国,但是他的母亲还病重在床,距离死期还有一段时间,面临如此矛盾的选择,这个儿子的选择是出国,他无法再继续等待母亲的死去,他想用母亲死期的提前到来解决这个矛盾。小说中将他的内心描绘得极其丰富,他无法选择罪孽深重地把母亲自己留在国内,但是又无法忍耐学习深造的机会的丢失,所以他将母亲送到了另一家医院提前宣判母亲的死亡,带着母亲的骨灰去留学。儿子的观念是陈旧又自私的,一方面他深受传统观念 “儿子必须要为母亲养老送终” 影响,另一方面他又自私地提前宣判了母亲的死亡,原本母亲是可以再多活一些时日的,但是由于他的这些行为,剥夺了母亲的生命,这不仅仅是愚孝,更是自私。毕淑敏对人性自私、丑陋的揭示体现为这个儿子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也体现了其对这种不正常的死亡观的批判。
对于 “安乐死” 的意义毕淑敏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同时,这种思考是复杂并且矛盾的。毕淑敏书写了 “安乐死” 的优点:病重的患者本身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同时自己的家人为了照顾自己也会受到拖累,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患者尤其是父母心疼儿女的心理使得这一愧疚情感体现得更加突出,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们更加看重 “安乐死”,所以 “安乐死” 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文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位80 多岁的患皮肤癌的老人被送至医院,由于医护人员把其搀扶到床上而触动了癌细胞,鲜血顺着老人的裤腿灌满了两只鞋子。老人的肢体像蜂窝一般烂着,腐败的气息把周围几十平米的地域熏得像停尸房”。从这些描述来看,病人是十分痛苦的,同时,病人子女的心情也是痛苦和复杂的。古语云:“久病床前无孝子。” 看着老人遭受如此痛苦的境况,子女是心疼又无奈的,“安乐死” 的选择成为不二之选。同时小说里也描述了一个89 岁的老人因为太痛苦选择用自己的秋衣上吊自杀的故事。这些都反映了病人和家属都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选择用主动地结束生命这种方式来战胜病魔。所以,《预约死亡》中反映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知道 “安乐死” 的优点,并愿意用 “安乐死” 这一特殊途径来结束重病患者痛苦的生命。
文章来源:《世界复合医学》 网址: http://www.sjfhyx.cn/qikandaodu/2021/0730/1683.html
上一篇:当疯癫与分娩遇上医学从钟形罩看冷战时期的美
下一篇:生死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