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世界首要致残因素和第二大致死原因,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病变部位在大脑皮质、皮质下及脑干,障碍可发生于吞咽各期。神经重塑一直是神经康复的研究基础。功能的可塑源于结构的重组,脑卒中后功能的修复涉及不同的脑区、不同层次的可塑性改变,如相关脑区或核团的网状结构、细胞内结构和突触水平的改变,其中突触的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脑的可塑性。 关于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较多,现将近年来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总结如下,主要有物理因子治疗、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治疗技术。 一、物理因子治疗 1.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注意电极贴敷位置,应以舌喉复合体上抬为目的,贴在舌骨上肌群体表位置,电针以刺激甲状舌骨肌为宜,结合主动吞咽训练治疗效果更好。 2.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用于肌肉增强训练,属于正反馈训练,将EMG输出信号显示给患者,让患者有意识增强吞咽肌的收缩,使输出信号EMG提高,以此不断强化刺激,最终提高吞咽肌的有效收 缩功能,配合用力吞咽或门德尔松吞咽效果更好。兰月等使用HRM评价sEMGBF及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 UES 功能的即时影响,指出sEMGBF 可以显著延长UES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 间;NMES会显著增加UES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3.重复经颅磁刺激Verin和Leroi评估1Hz的低频rTMS治疗脑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们采用1Hz的rTMS,刺激强度为120%运动阈值,每天一次,每次刺激 20rain,共持续5d,刺激部位是下颌舌骨肌的健侧大脑的皮质代表区,根据下颌舌骨肌的肌电活动确定。记录下颌舌骨肌肌电活动,并采用吞咽障碍指数和电视荧光透视检查评估疗效。电视荧光透视检查记录指标包括:① 口腔运送时间;② 吞咽反应时间 ;③ 咽腔运送时间 ;④喉关闭时间。该项研究结果表明,rTMS治疗后,吞咽的协调性改善,进食流质和糊状食物的反应时间缩短。在rTMS疗程结束时立即见 效,并可持续2周。此结果也说明 ,咽肌的运动皮质代表区能调节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过程。吞咽的协调性改善可直接影响吞咽功能,因为它减少了糊状食物 存咽腔的残留和流质的误吸,因此认为TMS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4.球囊导管扩张术此技术工作原理与牵拉技术中的肌筋膜松解术原理相同,适用于CPD。兰月等提出球囊扩张术对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驰 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咽期及食管期症状,配合主动吞咽或NMES,临床疗效更好。Dou等探讨两种不 同模式(主动和被动)球囊扩张治疗CPD的疗效,发现主动扩张疗效更好。导管球囊扩张术的主要装置是球囊,针对球囊的改进研究颇多,孟玲等把圆形球囊改良成双腔球囊导管,球囊为椭圆形,减少黏膜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冯珍等将球囊形状改为哑铃形,使球囊扩张狭窄部位更为精确。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球囊扩张法具有成本较低、无创简便、疗效确切的特点。 5.针灸治疗魏鹏绪等通过fMRI提出刺激下肢穴位能够激活岛叶后部皮质,这一效应可能通过易化吞咽动作启动、改善口咽部躯体 感觉和味觉等多种途径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临床实践效果较好。 二、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又称促进 技术,是主要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Bobath技术、Rood技术等。 1.Bobath技术日本山梨康复医院的长谷川和子将Bobath理论应用到脑卒 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提出在治疗方法中,促进躯干和头部的稳定和定向运动,帮助患者重组下颌、舌骨和喉部的分离运动,改善口腔和颜面部运动功能十分重要。改善躯干和头颈部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利用头颈部的功能性活动和姿势控制原理,一边改善躯干和头颈部的稳定性,一边过渡到口腔治疗,即口唇控制的手法治疗。另外躯干出现问题也会降低咳嗽反射、被动咳嗽等吞咽的防御功能。下颌、舌 骨、喉部治疗:抑制头颈部不正常的运动模式,针对颈部和肩胛带、颅底,扩大下颌、喉头、舌骨的选择性活动,调整颈前 部和下颌的力线,以诱导出这些部位的活动性。口腔治疗:包 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和颜面部运动训练。 2.Rood技术龙耀斌等详细阐述了Rood 技术,包括温度刺激易化法、促进和抑制法等,并提出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 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文章来源:《世界复合医学》 网址: http://www.sjfhyx.cn/zonghexinwen/2020/0806/408.html
上一篇:多学科交叉融合 抗击疫情带动医学复合人才培养 下一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第二批学术期刊
|